施秉一中团委大事记
1955年
团县工委委托高福祥主任在50名新生中发展团员。
1956年
5月至7月,发展梁许德、汪必莲、吴永臣、田兴刚、曾广德等6人为学校首批团员,与偏桥小学建立团支部,郑桂发任支部书记。
7月,王跃西分管学校团工作。
1958年
寒暑假,团支部配合学校,带领团员、青年下乡与农民实行“五同”参加生产劳动。4月,被共青团州委评为“六好”红旗团支部。
1959年
1月,施秉与黄平并县,团支部更名为共青团黄平县施秉中学支部委员会。
4月,学校团支部被共青团州委评为“六好”红旗团支部。
1960年
5月,组建共青团黄平县施秉中学总支委员会,黄其海任总支书记。
6月,总支进行整团运动,采取座谈形式,帮助团员克服缺点,继续进步,整团结束有团员45人。
1961年
团总支在学生中成立学习马列著作、毛泽东著作小组。并以团支部为单位,对学生进行“吃苦在前”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教育。
1962年
恢复施秉县治,随学校更名为共青团施秉中学总支委员会。
1963年
由于学生下放回家参加生产劳动,失学和转学人数较多,团员人数下降到33人。8月团总支改为支部,吴国英任支部书记。
团支部开设时事形势讲座,帮助学生了解“五反”和“四清”运动。还组织学生听“四史”教育报告,宣传“晚恋爱,晚结婚”的新风尚。
1964年
开展学习白求恩、张思德、雷锋、吴兴春,做共产主义接班人的活动,涌现出如“五好学生吴征尧”、“五好青年
是年冬,组织40多名师生组成文艺演出队进行征兵宣传。
1965年
9月,恢复共青团施秉中学总支委员会,吴国英任总支书记,方家刚任总支副书记兼组织委员,吴任尧任总支副书记。总支有团员102名,其中教师团员10人。
是年,举办军事射击比赛活动,还通过报告会、广播、读报、出黑板报、演讲形式,开展学习王杰的先进事迹。
1966年
6月暴发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运动,9月波及施秉中学。县委派工作组进校,团组织被迫停止开展活动。
1972年
春,团组织恢复开展工作,全校共有团员23人。
4月至6月,经王跃西校长签字,以“新施秉中学”和“施秉县革命委员会政治部”的公章,批复发展了团员16名。
1973年
3月,学校党支部派杨再文负责整团工作,办理了一批超龄团员的退团手续。9月,吴昌海任团总支副书记主持团总支工作。
1976年
10月,组织团员和青年进行声讨“四人帮”罪行。
1977年
11月,总支召开团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总支委员,胡永映当选总支书记,共有团员112名。总支在学生中开展以整顿学风、班风、校风为主的活动,使学校教学活动井然有序。各支部成立学习兴趣小组,学习农机、美术、唱歌等内容。对发展的新团员写喜报给家长。
1978年
8月,团组织更名为共青团施秉一中总支委员会,总支书记胡永映,副书记宋资勋、戴尚鸣、杨再宣,委员9人,共有团员127名,总支按照《中学生基本要求》,协助学校领导拟定校内二十一条常规。
1979年
团总支倡导社会主义道德风尚,掀起“比、学、赶、帮、超”的学习竞赛热潮。
5月,团员杨再宣评为全省青年新长征突击手。
9月,团总支被团县委评为“五好”先进团总支。
10月,团员杨再宣荣获共青团中央命名为“全国新长征突击手”。
1980年
团总支开展以“诚恳、刻苦、朴素”为校风的宣传活动。
1983年
3月,经县委组织部和团县委批准,校团总支改为团委。同时召开共青团施秉一中代表大会,选举第一届共青团施秉一中委员会,吴定权任书记,杨再宣任副书记,共有团员147人,团青比例20%。
团委创办团的生活专栏,设有团的工作、青年习作、百知园、青春热线等栏目。
1984年
10月,吴定权调动工作,杨再宣主持团委工作。
1985年
元月,团委倡导全校捐款170.4元,购物20件,赠给“两山英雄报告团”的英雄和在两山的施秉籍战士。
3月,组织“植树造林,绿化施秉”活动,全校有400多人参加了义务植树造林。
1986年
元月,一中团委被团县委和县林业局表彰为“美化环境,绿化城镇”先进单位。
4月,为每个团支部订阅《青年时代》杂志,开拓学生知识面。
1987年
3月,团委开展为期3天的“学雷锋,见行动”演讲比赛,并开展文明用语10个字(请、您好、对不起、谢谢、再见)。
1988年
召开座谈会,号召树立“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思想。
1989年
4月,校团委积极开辟“第二课堂”活动,成立摄影兴趣小组、集邮兴趣小组、百科知识学习小组等。
10月,举行庆祝建国40周年歌唱大赛。
1990年
5月,黄黔光任校团委书记。
8月,举办团干培训班,提高团干的工作水平。
12月,黄黔光调团县委。
元旦举行文艺晚会。
1991年
2月,安晓燕主持团委工作。
4月,校团委召开团员代表大会,全校有团员296人,出席会议代表70人。
是年冬,两次组织高中部团员义务植树造林。
1992年
4月,建立施秉一中业余团校。校党支部书记应硕成任校长,安晓燕任教务处主任。共培训入团积极分子100多人。团员团干220人。
1994年
组织志愿者服务队,参加社会公益活动。
12月,举办高中数理化知识竞赛。
1995年
3月,配合学校恢复学生会组织,李春梅任主席,唐勇、赵伟为副主席。同时制订了《施秉一中团员民主评议制度》、《团员日常表现表》、《团支部达标、等级评定方案》,实施量化管理措施。
4月底,调整业余团校领导成员,应硕成任校长,杨再宣任副校长,陈国胜任教务主任,丁岱平任活动指导部部长,何欢任学习部部长。3至7月,共上课16次,其中讲座5次,培训团员300人,青年190人多人。
5月,“五四”青年节发展团员64名,使团员人数达到392人,表彰优秀团员68名。还组织了286名团员听了35208部队英模事迹报告。
校团委学生会联合创办《风华正茂》刊物,刊登文章76篇。
组织学生参加“施秉县第二届全国青少年热爱祖国,做四有新人”读书教育活动。交卷在90%以上,受到县组委会表彰。
组织毕业班90多名团员座谈会。
9月,开展整团活动。
12月,校团委举办纪念“一二·九”运动60周年“热爱祖国,做四有新人”演讲比赛。
1996年
3月,组织共青团员、少先队员200多人到鲤鱼塘参加县林业局举行的植树造林活动。
4月,组织向希望工程捐款305.88元,救助3名失学儿童。
5月,举办“爱国主义美术书画展”、组织教师团支部开展“杉木河‘五·四’纪念会”等活动。
6月,组织向施秉县受灾群众捐款236.5元。组织初中学生参加“迎香港回归祖国”读书答卷活动。出刊《风华正茂》1期,刊登文章20篇。
9月,培训96级新生升国旗旗手18人
是年,组织向希望工程捐款531元。
1997年
3月,校团委发动师生899人为初中特困生吴光乾募捐住院费555.5元,使其康复出院。
4月,举办春季篮球赛和拔河比赛。
5月,举办校园美术书法展。组织优秀团干、学生会干部到杉木河、云台山郊游。举行迎接香港回归百题竞赛活动。
10月,校团委倡议为家中失火的高三(2)支部田云同学捐款计297元。举行和推广三人篮球赛。
11月,成立“风华正茂”文学社,改《风华正茂》刊名为《旭日》,由学校主办,刘德华任主编,杨彦、雷安富、吴光德任副主编,出刊1期,刊文33篇,栏目有校园管理、缪斯情怀、教坛风云和风铃内部。首次举办足球联赛,高三联队荣获冠军。
是年,校团委组织向希望工程捐款409.5元。
1998年
是年,校团委组织向希望工程捐款80元。
1999年
5月,校团委举行爱国主义专题演讲比赛,高二(1)支部陈雪梅的《祖国的明天会更好》以9.53分获得一等奖。发展团员58名。
6月,校团委组织廖哲、彭元良等10余名团员参加全县范围内的环境保护活动——杉木河清除白色污染。
12月,发展团员57名。开展“同在一片蓝天下,献出一份心”的购买明信片爱心捐款活动。成立“疾风”文学社,开展文学讲座。
是年,校团委组织向希望工程捐款80元。
2000年
5月,发展团员39名。举办夏季篮球赛和拔河比赛。
9月,举办第一届“青春杯”英语口语演讲比赛。
10-12月,校团委举行以朗诵、辩论、演讲等为形式的“一二·九口才大挑战”。
10月,创办学生会会刊《青春之舟》。
12月,发展团员56名。
是年,校团委组织向希望工程捐款80元。出版校刊《旭日》2期。
2000年9月首届“青春杯”英语口语演讲比赛
2001年
1月,为每个班支部订阅《中国青年报》和《贵州日报》。
4月,出版《青春之舟(第1期,总第3期)——改造我们的一中专刊》,从教学硬件、治保医务、学习环境、教学设施、学生意识、艺术节、校风、学风、综合等篇章,从学生的角度审视和建议。
9月,举办第二届“青春杯”英语口语演讲比赛。组织团员参加校内义务劳动。
10月,配合举办第二届艺术节。开班业余团校,请团县委领导和学校领导上课。
11月,举行迎新杯篮球赛。校团委倡议向拾金不昧的石宗旭同学学习,高三(6)支部石宗旭同学拾得账面余额1918.72元的存折一个及现金60余元,主动上交校团委,并通过校团委经农行找到失主。
12月,发展团员107名。举行施秉县第二届成人宣誓仪式。
是年,联系天津科协魏建华资助三(1)支部吴光杰和张玉祥
2001年9月义务劳动
2002年
1月,举行班级团支部经验总结交流会。
3月,开张“保护母亲河——天天环保”主题活动。
4月,开展“永远跟党走”征文比赛活动。举办学生书画比赛。
8月1-7日,学生会部分会员深入杉木河景区进行为期7天的旅游资源调查实践活动。
8月,香港大学国事学会教育探访团赴施秉考查,为手拉手活动做选点准备工作。
11月,校团委、学生会和音体美组联合举办秋季篮球运动会。
12月,发展团员71名。举行施秉县第三届成人宣誓仪式。举办“一二·九口才大挑战”活动,张芝静荣获一等奖。
是年,出版《青春之舟》1期,《旭日》2期。
2002年7月学生会杉木河野营
2003年
1月,香港大学国事学会教育探访团到施秉考查,9日到达我校,参观学校、并深入高一(8)(9)(10)支部给学生上课、课后与师生座谈交流、共进晚餐和联欢。
3月,纪年毛泽东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40周年,号召向雷锋同志学习活动。20日,向大火烧毁房屋的二(6)支部邰再英、邰光辉,高二(1)支部邰伊盛同学各资助100元。
7月,15-22日,团县委常委、校团委书记刘德华带领学生深入双井镇冷水冲村、龙塘村参加团县委开展的暑期“我们离小康有多远”社会实践活动。
11月,举办冬季篮球赛。
12月,发展团员168名。
是年,出版《青春之舟》3期,《旭日》1期。
2003年5月学生会杉木河活动
2004年
3月,按照省州教育局的部署,与政教处联合开展“反对畸形消费大讨论”。
4月,组织学习《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举行书法比赛,王明海获一等奖。
5月至7月,开展“我是青年文明志愿者”活动,利用双休日对鼓楼街、县府路做好清除野广告、保洁、执勤工作。
12月,校团委向全校师生倡议为家中失火的高三(5)支部丁勇、高三(7)支部郭春同学捐款,共计1829.8元。
是年,出版《青春之舟》3期,《旭日》1期,刊文43篇。
2004年9月学生会云台山社会实践活动
2005年
5月,发展团员117名。10日,与语文组联合举办“快速作文竞赛”,一(10)支部宋盛胜的《本班流行新篇》获得一等奖。19日,举行“民族精神代代传”演讲比赛,一(10)支部潘丽娟的《永远盛开的美丽奇葩》以9.78分荣获一等奖。
9月,举办“迎新杯”篮球赛。
10月,举办“青春、激情、活力”作文竞赛,一(12)支部张广东的《勇敢奔跑,勇敢超越》获得一等奖。
组织学生参加“‘动感地带’手拉手一起走,万封书信大赛” 活动,校团委荣获组织奖,三(1)支部田甜、三(7)支部田芙蓉荣获优秀个人奖。
11月,校团委向全校师生倡议为母亲患恶性高血压引起小脑出血的高三(6)支部吴继文同学捐款,共计2628.4元。
是年,有团员杨再友二(8)、王羚三(2)、龙钦廷三(12)、吴前龙三(4)、曹金隆三(8)、张恒通三(4)、陈方祥三(12)、杨林子、向盛头、邹远华、沈伟、马前飞、孙勇、廖国霖参军入伍。
刘德华书记在团州委十届四次会议上被选为团州委委员。
是年,出版《青春之舟》2期。
2006年
3月,开展向李春燕同志学习活动。
5月,发展团员68名。
6月,开展“高唱八荣八耻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主题教育活动。开展“做文明市民、创文明城市、建美好家园”主题教育活动。
9月,携清乐图书社举办以“构建文明校园,共创和谐社会”为主题的“新生杯”作文竞赛,二(12)支部杨光武的《清秋、梧桐、残柳》荣获一等奖。
向全校师生倡议为父亲因病失去意识的高三(7)支部李红辉同学捐款,共计1815.5元。
创办《一中共青团》简报,主要栏目有:希望工程、青年志愿者、一句话新闻、时政新闻、支部动态、好书推荐、老团员寄语、考场作文、获奖作文、英语作文、团的知识、偏桥史话、国旗下的讲话、绘画习作等。
10月,组织176人,参加县里面举行的国庆篝火晚会。
是年,有团员乐意念一(1)、李禹隆一(1)、李禹成一(2)、钟传华二(2)、杨应军一(4)、唐庆九二(3)、龙波三(11)、田家鸿三(12)、禹文德三(12)、付维乾三(1)应征入伍。
是年,出版《青春之舟》1期,刊文45篇,编印《一中共青团》4期16版。
2007年
3月至4月举办团支部书记培训班,邀请副校长刘德华做了《要做成人,需有八颗心》、《成功的支部书记须过的七关》等讲座。
4月,因刘德华调任学校副校长,伍学夫任校团委书记,雷京佩任校团委副书记。递补王述金、李新恒、杨息波为校团委委员,负责高一、高二、高三年级总支工作。
4月3-4日,组织培训国旗手60名。
4月10-13日,举办“校园节目主持人”选拔大赛,高一(6)支部黄镜荣获一等奖。
5月,从提出申请的180名入团积极分子中考察出44名符合条件的青年加入团组织。
6月,组织吴永承、石国辉等27名团员参加施秉县漂流节志愿服务。
7月,组织严雨、王成荣等50名团员参加施秉县“原生态民族文化艺术节”活动。
9月,调整校团委委员为郑毅、王述金、李新恒,分别负责高一、高二、高三年级总支工作。
12月,从提出申请的196名入团积极分子中考察出64名符合条件的青年加入团组织。
2007年9月25日气象局参观学习
2008年
3月至6月,开展“让团徽的胸前闪光”和“文明礼仪在我心中”主题教育活动。
4月,向全校师生倡议为家中失火的高二(9)包能文同学捐款,共计2772元。
5月,向全校师生倡议为汶川地震灾区捐款,共计18316元,其中单位2000元,教师7711元,学生8605元。
6月,向全校师生倡议为在车祸中受伤的我校教师吴安德捐款,共计10215元,其中老师7620元,学生2595元。
6月20-22日,组织校团委委员伍学夫、雷京佩、李新恒、王述金、郑毅参加团州委举办的新任团干部培训班学习。
9月,调整校团委委员为蒲黔川、冯榜蓉、李新恒,分别负责高一、高二、高三年级总支工作。
11月至12月,开展学唱共青团听歌活动。
11月,向全校师生倡议为父早逝母改嫁己摔伤的二(1)支部张金华同学捐款,共计1977.5元。
12月,组织学生300人参加第四届以“春晖感恩——爸爸妈妈(小伙伴、其他亲人、老师、学校、社会、祖国)我想对你说”为主题的青少年书信文化活动。
2008年“一二九”入团宣誓仪式
2009年
5月,从提出申请的63名入团积极分子中考察出43名符合条件的青年加入团组织。28日,组织教师28人,团员干部36人参加“多彩贵州”首届贵州省民族体育旅游节开幕式暨中国贵州施秉第七届杉木河漂流节开幕式志愿服务。
6月,校团委携二(5)团支部向全校师生倡议为弟弟患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二(5)支部同学杨慧同学捐款,共计4388.9元,并通过团县委等有关部门向全县各单位倡议,还于7月在青少年活动中心举行“爱,让生命继续”的募捐慈善义演晚会,共收到捐款32556.10元。
9月,向全校师生倡议为大火烧毁房屋的高三(7)支部龙桂珍、龙珍英两位同学捐款,共计4706.9元。
11月至12月,开展以“讲述家乡风物传说,共建和谐美好家园”为主题的读《施秉风物传说》读书活动和征文比赛,高二(12)支部张乾春的《英仰哥与海螺》的故事荣获征文一等奖。
11月,开展以“感恩”为主题的作文竞赛,高二(6)支部罗维的《叶落归根》荣获一等奖。建立以受社会各界人士资助的学生为主体的“青年志愿者服务队”。
12月,从提出申请的93名入团积极分子中考察出11名符合条件的青年加入团组织。
2010年
1月6-8日,伍学夫、雷京佩、冯榜蓉同志代表我校团委出席共青团施秉县第十五次代表大会,会上,伍学夫同志当选为团县委常委、委员,雷京佩同志当选为团县委候补委员。
3月,举办全国青少年五好小公民主题教育“我是90后”读书征文比赛活动,高一(1)支部彭超等5人荣获一等奖。
4月,开展“小手拉大手,文明路上一起走”主题活动。
9月至10月,举办“迎新杯”篮球赛。
2011年
5月,组织学生参加县里面举办“读红书、学党史——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党史知识竞赛”。
6月,向全校师生倡议为患双肾及输尿管结石的高二(11)支部徐通情同学捐款,共计5401.3元。
9月至11月,举办“迎新杯”篮球赛。
12月,从提出申请的180名入团积极分子中考察出40名符合条件的青年加入团组织。
2011学生会杉木河采风
2012年
4月,举办“文明美德伴我成长”读书征文比赛活动,高二(11)支部程利的《不能把它遗忘》荣获一等奖。
5月,向全校师生倡议为母亲患乳腺癌的高三(1)支部李顺妍同学捐款,共计11330.1元。
9月,校团委书记伍学夫调任科研处主任,由副书记雷京佩主持工作,递补杨再文、杨茹月、吴秋华为团委委员,杨茹月负责学生会工作,杨再文、吴秋华、杨正群分别负责高一、高二、高三总支工作。
创办《施秉一中团讯》简报。每月出版1期,主要报道团委工作情况,主要栏目有组织建设、思想建设、贫困助学、志愿服务、团的活动、工作简讯等。
11月,开办业余团校,上课4节次,培训入团积极分子和团支部书记660人次。
举行“喜迎十八大、心系共产党”为主题的黑板报评比活动。
向全校师生倡议为父逝母患疾病的高二(3)支部李慧同学捐款,共计7888.6元。
2013年
2月,在伍学夫书记和邰秀培老师牵头联系下,复旦大学EMBA华南同学会资助我校一(9)刘绍斌、邰才王,一(10)李先碧、吴玲、二(3)李慧5名贫困学生的项目确定下来,5人1年共计37360.00元,校团委做好发放计划和跟踪管理。
3月,开展“学雷锋月”活动,倡议“光盘”行动。
4月9-11日,组织志愿者229人服务施秉县首届中小学生运动会。
5月,组织“复兴中华,从我做起”读书征文活动。号召2013届同学思考和实践“我为母校留下点什么?”活动。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