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教育方针是什么
我们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为人民服务,坚持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努力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教育方针
教育方针国家或政党在一定历史阶段提出的有关教育工作的总的方向和总指针,是教育基本政策的总概括,它是确定教育事业发展方向,指导整个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原则和行动纲领。它的内容包括教育的性质、地位、目的和基本途径等。
教育方针的特征
全局性
由于教育方针的制订者——国家或执政党将教育方针作为贯彻整个教育发展方向的指针,因此,它具有全局性的指导意义。一般来说,个人意义上的教育目的(即内在的教育目的)受到国家的教育方针的制约和控制。由于社会的发展需要以个人的发展作为前提条件,所以国家在制定教育方针的时候,通常是以促进个体的发展来推动社会的发展,因此,个人的教育目的与国家的教育方针这时也是基本一致的。当然,也有例外的时候。
变动性
由于教育方针制定者是国家或政党,不同的历史时期国家或政党对教育的发展总有不同的政策,一些国家政党之间轮流执政,教育的战略和政策变动也就会比较频繁,教育方针也就有所不同。教育目的厘定者常常是社会团体、教育哲学家,目的一经提出就有相对的稳定性。而且同一政党不同时期的教育方针可以不同,不同政党的教育方针甚至可以完全相反。因此,教育方针的变动性比教育目的的变动性要大得多。
现实性
定义指出:“它一般包括教育的性质、教育的目的以及实现教育目的的途径。”既然教育方针指明了教育目的的实现途径,那么,教育方针作为国家或政党的教育战略具有更明确的现实意义。从“教育目的”的定义看,教育目的能否实现是有争议的,特别是沃尔夫冈 ·布列钦卡的定义认为教育目的在某种程度上说具有终极性、理想性,在短期内具有不可实现性。
阶段性
由于“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教育方针;相同的历史时期因需要强调某个方面,教育方针的表述也会有所不同”,故教育方针具有阶段性,对于同一政党,教育方针的阶段性也就更加明显,即后阶段的教育方针是前阶段的教育方针的延续和进一步深化,这是与国家和政党教育战略和政策的连续性分不开的。最高的教育目的则具有终极性。
党的教育方针的意义
教育方针对于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教育方针是指引教育工作前进的方向和指针,对整个教育活动都具有定向的作用。
它贯穿于整个教育活动的始终,是制定各级各类学校具体教育目标、确定教育任务、选择教育内容和方法、评价教育效果的依据;
它可使教育活动有组织、有计划、有系统地进行,确保教育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指向预定目标;它可使教育工作者更好地掌握教育对象,避免盲目的发展过程;它更可以使教育工作者明确工作方向,从而摆脱不符合教育规律的各种影响和冲击,使一切教育过程都为实现教育方针的要求服务。
![]() |
![]() |
![]() |
![]() |
![]() |